性爱网
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性爱网之一,性爱网弘扬“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”的院风,传承“创新 创造 创业”的精神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,形成了特色鲜明、体系完备的发展格局,书写了“人才立国、科技强国、产业兴国”的牧医华章。
2020年9月,正式启动的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项目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》拉开了性爱网
新一轮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序幕。性爱网
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聚焦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,交出了“科教融合、产教融通培养新时代卓越农牧人才”和“‘两家’融合,‘四循环’一体培养牧医领军人才”两份答卷,生动地回答了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、社会之需。近年来,本科教育教学成果显著,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,湖北省特等奖2项、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。
一、坚持党建思政引领,构建铸魂育人全面发展新生态
性爱网将党建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各领域全过程,着力推进党建“基本功”与育人“主业务”互促共融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。组织师生深入遵义、恩施、红安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。性爱网入选“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”,获评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

图1: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状
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。德育立本,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、金梅林以及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等专家、校友与师生共话初心使命;智育拓思,为每名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,助力新生了解专业、深入专业、扎根专业;体育健魄,性爱网12个学生体育运动俱乐部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比赛和训练150余场,覆盖师生6000余人次,获学校首届“大学生体育先进集体”;美育怡情,性爱网师生校园文化活动立项数位居学校前三,在狮山原创音乐专辑创作、校园合唱比赛、舞蹈大赛、十大歌手比赛中表现卓越;劳育砺行,建设武汉动物园等6个志愿服务共建基地,每年组织科普等志愿活动50余次,每年组建百余支本科生社会实践队伍,多次获评全国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团队、共青团中央“七彩假期”示范团队、学校“志愿服务优秀集体”“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”等称号。

图2:性爱网师生毕业巡游
二、坚持“两性一度”建设标准,丰富教育教学资源
性爱网坚持五育融通、文理兼修、分类培养、多样选择的原则,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动物科学专业设置公共类、科学类和产业类模块化课程,动物医学专业设置全科兽医类、小动物医学类和兽药与生物制品类模块化课程,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内容。性爱网注重从优化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上下功夫,深入挖掘产科教资源,将优秀产业、科研资源融入教学,开设学科交叉类、学术前沿类课程60余门,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、省级一流课程15门,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入驻课程12门。
设置教材建设专项经费,常态化开展教材建设培训交流,引导教师投入教材研究,持续更新教学理念、创新教学方法、重塑教材形态,促进教材服务高质量人才培养。近年来,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农业系列重点教材,获批农业农村部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等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13部,主编出版教材14种。融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现代技术,出版高质量新形态、数字化教材3部。
三、坚持分层式实践模式,构筑新质实践教学体系
构建“课程实验-生产/教学实习-科研创新”三阶贯通实践育人模式。基础层强化实验教学,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,动物科学、动物医学专业均超30%;连续10年举办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,实现学生参赛全覆盖。应用层深化产教融合,组织全体学生到大型农牧企业、宠物连锁机构等生产一线实习;性爱网与牧原、扬翔、科前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。创新层激活科研潜能,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,近三年申报获批各类项目170余项;鼓励教师开设创新性实验课,近三年共开设创新性实验课85门,激发学生学术志趣。五年来,学生先后在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“创青春”“雄鹰杯”“牛精英”等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54项。

图3:学生参加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
革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。借助第四综合楼搬迁入驻的契机,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现代实验教学中心,使用面积达4100余平米,包括新建成的动物医学标本馆和PBL、虚拟仿真、DR、B超、首个元宇宙教室等新形态教学空间。教学动物医院规模扩至4500㎡,划分出综合科、外科、内科、眼科、中兽医科以及专家诊室等多个门诊科室,引进了包括128层CT机、1.5T超导核磁共振设备、动物专用DR数字化影像系统、内窥镜等一系列尖端诊疗设备,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获批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(生猪)建设智能化生猪育种科教基地。基地设施先进、功能齐全,且紧跟行业前沿,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机会。

图4:动物解剖学课程AR授课现场
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。与行业内知名企业、养殖场、动物医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与多家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发起成立3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为产教融合、科教融通培养卓越农牧人才持续赋能。目前建设校外实践示范基地7个,优质基地41个。
四、坚持内外兼修,打造一流师资队伍
注重打造战略人才梯队。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、国家级领军人才17人次、国家级青年人才29人次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9人,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、岗位科学家、中青年领军人才的教育教学示范引领作用,院士带头、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。助力青年教师成长。实施国内外“双导师计划”,发挥导师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、学术创新能力提升等各方面指导作用;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大赛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赛事,以赛促教,性爱网胡长敏获得湖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;组织青年教师深入正大集团、罗牛山集团等50余家知名企业学习锻炼以及“乡村振兴荆楚行”活动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。

图5:“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证书
五、坚持交流互鉴,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
深化多元合作。与明尼苏达大学、佐治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及研究所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,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144项;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建“One Health”教育中心并开设《兽医流行病学》课程;通过主办/承办国际宠物科教创新会议、世界青年兽医大会、国际动物遗传育种前沿科技论坛等高水平会议,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;组织71名学生参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全健康会议、北里大学、清迈大学和匈牙利布达佩斯兽医大学短期访学项目,拓宽国际视野,提升国际交流能力。

图6:2024国际宠物健康科教创新大会
引育优质资源。全职引进Daisuke Takao教授,柔性引进美国佐治亚大学Fu Zhenfang教授、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Ian Duncan Robertson教授等10余名国际专家,组建团队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。为本科生开设《Edge-cutting Issues in Genomic Analysis》《系统生物学:微生物和动物生产》等全英文课程22门次。
展望未来,性爱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与祖国同行,为人民奉献”的殷殷嘱托,聚焦农业动物种源安全和健康养殖国家重大需求,以奋进姿态不断续写“人才立国、科技强国、产业兴国”的牧医新篇,为国家发展、民族复兴、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